服务热线:400-608-6665

2022-09-24 05:49:24

“屏”竞争激烈依旧,国内 OLED 产业能否强势崛起?

屏幕的可视化,赋予了其天然的交互便捷性,物联网中的更多终端将拥抱一块或大或小的显示界面。所以,“万物互联”,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万屏互联”。 显示产品应用的大爆发不可逆转,科技企业亟需两大能力,屏幕,以及智能。屏幕是载体,智能是支撑。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掀起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小小的显示屏见证了无数企业的兴衰荣辱。




一、显示屏的三国“世纪之战”




自从 1925 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世界第一台机械扫描式黑白电视机以来,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从最初的机械扫描式电视机,到当下流行的液晶屏电视机,科技的进步带给了消费者视觉享受,也为面板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掀起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小小的显示屏见证了无数企业的兴衰荣辱。




作为 TFT-LCD 工业的创造者,日本曾是面板产业最初的 " 王者 "。




1983 年,精工发布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1.2 英寸的微型彩色液晶电视手表。该电视手表的液晶显示超出了 8 位计算器和电子表这类既简单又转换缓慢的应用,并在 LCD 液晶屏中,加入了蓝色二极性染料,出现了彩色显示。




该产品首次展现出了液晶显示技术的潜在价值,彻底引爆了日本电子产业界,也吸引了松下、东芝、日立等众多老牌电器公司投身 TFT-LCD 研发。


韩国企业逆周期投资,成功夺取面板王座。




1994 年,日本在全球面板产业的份额跃至 94%,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领先者的地位不可挑战,更不意味着后来者难以进入。事实上,自从面板行业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后,便出现了明显的起伏周期,也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 1995-1996 年液晶产业的第二次衰退周期中,韩国企业大规模进入 TFT 液晶面板行业,用不到 10 年时间,硬是把日本人挤下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面板周期更替也是如此。




20 世纪末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这种情况下,LG 和三星电子采取了反周期的投资战略。




1999 年,随着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及平板电视需求的急速增长,三星以 18.8% 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面板行业第一,LG 则以 16.2%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一举将昔日的霸主夏普赶下台。




二、中国面板“京东方们”强势崛起




“缺芯少屏”,曾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




直到2008年,中国的液晶面板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而如今我国已成为了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第一大国。但这二十年来,哪怕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中国的面板企业仍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却一直砥砺前行。




讲起中国面板行业的发展,绕不开京东方的发展。京东方的发展史,也是中国面板行业的发展史。




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现代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加之当时处于液晶衰退周期,现代集团宣布出售旗下的液晶显示业务。次年1月,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该业务,获得进入TFT—LCD产业所需的基本技术、专利资源等要素。




通过此次收购,京东方才算是站上了面板这条跑道,也将各大巨头对大陆的面板封锁撕开了一个口子。




在收购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业务后,为了完成对技术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京东方于2003年建成中国大陆首条自主建设的5代线,自此,中国大陆结束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京东方正式获得了TFT—LCD领域的“入场券”。




成功量产的5代线,成为京东方培养产业人才的“学习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京东方的专业工程师从不到300人,迅速增长至2000多人;为其后续扩张产能,提供了人力储备。




2003年,在刚刚建成5代线后便迎来了液晶景气周期上行,当年营收达到破纪录的111.8亿元,实现净利润4.03亿元,较上年增长386.7%。


但是,好景不长,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液晶周期进入衰退阶段。同时北京5代线于2005年初试生产时也正好赶上低谷期,良品率不高导致经营性亏损,再加上设备折旧,京东方于2005和2006年两年持续亏损。




连续两年的亏损给京东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便是来自于银行,5代线的设备折旧需要7年,而银行贷款要求5年就结清,唯一出路便是请求贷款展期。




在巨大的压力下,京东方开始四处求援,请北京市政府出面协调,邀请各个银行参观5代线。在经过艰苦努力后,最终于2007年5月,各家银行同意将还贷周期从5年延长至10年,这才让京东方重获生机。




危机也是促使企业成长的动力,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京东方内部启动了“3020”行动,即提高产品价值30%,降低单位成本20%,以速度和品质取胜。




同时,因危机时期开拓市场的努力,使得京东方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迅速攀升,到2007年7月,中国区销量已经达到每月5.5万片,是一年前的8倍,中国市场的同类产品,几乎全部被京东方占领。




危机中快速成长的企业能力,为京东方经营状况的好转奠定了基础。2007年6月,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开始回暖,京东方实现了首季盈利。5代线运营的全面好转,使京东方2007年实现净利润7亿元,并在这个阶段迅速还清了大部分债务。




但是,正如液晶产业发展历所证明的,进入这个行业就像骑上了虎背,骑着不舒服,但下来更危险,只要不想退出,就必须继续投资扩大规模。




2008年金融海啸后,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的威胁,中国政府也开始了“反周期投资”,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北京市政府在寻找拉动内需的投资项目时,立即就想到了京东方的8.5代线。




但此时的面板厂商,面对疲软的市场需求,纷纷停止继续投资扩产,放缓了脚步,而京东方却凭借积累下来的科研技术实力与上一轮危机中得到的经验,开足了马力。在得到政府支持后,京东方的8.5代线立刻进入方案实施阶段。




在宣布8.5代线启动的消息后,全球面板产业仿佛发生地震一般,震碎了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外资纷纷要求在大陆建设高世代的产线。也标志着中国大陆“无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时代”的结束,真正实现了中国全系列液晶屏国产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京东方持续建设高代产线,并在2017年、2020年完成了合肥与武汉10.5代生产线的投产,自此,京东方在各方面均成为了LCD行业真正的巨无霸。




截至2021年,全球LCD液晶屏的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京东方在出货量份额上也首次超过了30%,而排在二三位的也是大陆厂商华星光电和群创。至此,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大陆面板厂商经过卧薪尝胆、历经坎坷,终于摘掉了“少屏”的帽子,标志着大陆企业在LCD领域的胜利。




三、国内 OLED 快速发展,带动供应链国产化加速提升




中国 OLED 显示面板行业迅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 OLED 上下游各配套产业的同步 发展。目前,OLED 领域正在成为下一个全球显示行业的主战场,随国内面板厂商在 OLED 行业的加速布局,京东方、维信诺等国内面板企业逐渐在全球 OLED 行业上 占有一席之地,据 Sigmaintell 统计,三星依旧占据全球 OLED 面板 80 以上市场份 额,而京东方、维信诺已分别占到全球 OLED 市场份额的 3.6%、3.4%,超过了 LGD 2.8%的市占率水平。并且,OLED 面板原材料中取消了光学结构、液晶层与背光模 组等,增加了有机发光材料。因此 OLED 面板成本结构也与上一代 LCD 面板技术有 极大不同,随着 OLED 面板厂商的产能提升以及配套材料逐步实现全面国产化,产 业链上游企业将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综合比较成本结构,OLED 面板上游产业链 中设备、有机材料以及驱动 IC 领域具有更大弹性。




1.设备端:




综合比较 LCD 和 OLED 面板制程,OLED 面板生产工艺在新增设备中价值量最高 部分为中道流程的蒸镀设备。同时,蒸镀设备也是限制目前全球 OLED 产能的主要 因素之一。目前,OLED 蒸镀设备仍主要由日本佳能 Tokki 提供,据赛迪智库 2019 年统计,佳能 Tokki 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90%,补齐主要被三星包揽,OLED 蒸镀设备 一机难求已成为了限制国内面板厂商扩大 OLED 产能的重要原因。随着国内 OLED 产能需求的不断扩张,蒸镀设备作为 Cell 端核心设备,下游面板厂也自下而上的积 极布局推进其国产化进程。目前,京东方子公司欣奕华已经在蒸镀设备国产化实现 突破,并于 2017 年实现交付。




设备端受行业景气度及下游面板厂投资周期影响较大,因此其市场具有波动性。受 2020-2021 年疫情扰动影响,下游面板厂商均在积极扩充产能,以应对所预期的“后 疫情时代”中越来越多的远程办公学习需求所带来的对更大面板,尤其是 IT 面板, 的产品需求。叠加 OLED 行业发展仍处于中早期阶段,2020 年 OLED 及 LCD 设备 投资额高达 183 亿美元,后续伴随前期投入产能的陆续释放,以及面板厂商市场策 略的调整,据 Omdia 预测,2023 年全球 OLED 及 LCD 设备投资规模预计仅 76 亿美 元。我们认为,后续全球面板设备市场新增投资将逐渐转变为 OLED 市场设备为主, 因此 OLED 面板特殊设备将具有更大弹性空间。




2.OLED 有机材料:




OLED 有机材料是 OLED 面板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 OLED 产业链中技术 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在 OLED 面板中成本占比较高。根据 Nano Market 数据,在 手机 OLED 面板中,OLED 有机发光材料的成本占比约为 23%,由于大尺寸显示面 板在器件结构上与中小尺寸面板有所区别,其拥有更多数量的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 层和有机发光层,因此 OLED 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视等大尺寸 OLED 面板中的成本占 比超过 40%。




随下游手机和电视 OLED 面板产线的投产和产能爬坡,OLED 面板市场规模快速增 长,上游 OLED 有机材料在手机和电视领域的市场也将持续快速扩张。据 Omdia 数 据,2019 年全球 OLED 有机材料市场规模约 10.91 亿美元,2025 年将增至 29.3 亿 美元,CAGR 高达 7.9%。我国在 OLED 行业起步较晚,但随国内厂商产能快速扩 张,全球 OLED 面板产业的重心也将逐步开始向中国转移。据智研咨询预测,到 2025年,国产 OLED 有机材料市场规模将从 2019 年的 15.40 亿元增至 47.10 亿元, CAGR 达 20.5%。




OLED 面板各环节虽普遍存在降本趋势,但材料端降本压力最小。以 65” OLED 电 视面板为例,据 Omdia 统计,2022H1 其材料成本项相较 2021H1 仅有 4 美元的略 微下降,而其它成本项下降幅度达到了 349 美元。目前,65” OLED TV 面板在成本 方面距理想的目标成本(良率>80%)仍有近 1.7 倍的差距,拆分成材料成本与其它 成本项看,材料成本差值仅 1.5 倍,且主要集中于降低量产损失带来的成本下降,而 其它成本则与理想状态下有 2 倍的差距。因此,OLED 面板材料端的上游厂商受降 本压力预计将会较小,有望成为 OLED 产业扩张最受益的环节之一。




目前我国在 OLED 终端材料上的布局相对薄弱,但在更上游的全球 OLED 中间体占 据较高市场份额。由于 OLED 终端材料的专利壁垒较高,是 OLED 材料产业链中盈 利最强的环节,其行业毛利率高达 60%-80%。目前 OLED 终端材料主要生产厂商为 UDC、德国默克、杜邦公司、出光兴产、LG 化学、德山集团等国外厂商,国外厂商 对于核心专利的限制造成了我国在“中间体-终端材料-面板”核心产业链国产化出现 了断层,也制约了我国 OLED 显示面板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外专利逐步到期, OLED 终端材料专利产品国产化完成从 0 到 1 的突破,也将为我国 OLED 终端材料 及中间体厂商带来巨大机遇。目前,我国从事 OLED 终端材料生产销售厂商主要有 莱特光电、奥来德,从事 OLED 中间体生产的企业主要包括瑞联新材、万润股份、 濮阳惠成等。


3.驱动 IC:




国内新型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产业链上游的 OLED 驱动芯片产业带来巨大的发 展机遇。从行业看,显示技术的升级与下游应用的拓展将推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持续 增长,据 Frost&Sullivan 统计,2019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约 156.0 亿颗,预 计 2024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将达到 218.3 亿颗,CAGR 高达 7.0%。目前, 中国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驱动芯片主 要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受益于下游面板厂商在全球产业链中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 OLED 显示驱动 IC 发 展迎来重大机遇。虽然中国目前成为了屏幕生产、出口大国,但屏幕驱动芯片,却主 要靠进口,2019 年京东方采购屏幕驱动芯片金额超过 60 亿元,其中国芯片占比不 到 5%,并且其中绝大部分仍以 TFT LCD 驱动芯片为主。以智能手机 AMOLED 驱 动 IC 为例,据 Omdia 统计,2022Q1 全球 OLED 驱动芯片市场近 70%份额由韩国 三星电子以及 LG 集团子公司 LX Semicon 占据,国内 OLED 驱动芯片占比还处于 较低水平。快速发展的国内 AMOLED 产业对于实现驱动 IC 的自主化、完成产业链 闭环的需求十分强烈。




受 LCD 驱动芯片价格降低影响,据 Omdia 预测,显示驱动芯片在 2021 年实现了一 轮快速增长达到 137.98 亿美元后,行业收入规模预计将有所下降,到 2029 年预计 行业收入规模将缓慢恢复到与 2020 年相近的 79.72 亿美元的水平。但具体来看,以 中小尺寸屏幕为例,OLED 显示驱动芯片的盈利能力远高于传统的 TDDI 芯片显示驱 动芯片,因此切入 OLED 显示驱动芯片领域也成为我国面板驱动 IC 厂商的重要战 略。




四、战局正酣,未见分解




LCD赛道胜负已定,但是“屏”的未来竞争依旧激烈。




在大陆面板LCD产线快速投产、挤压利润的情况下,三星、LG作为韩系面板头部企业,决定关停LCD产线,将重心放在OLED面板上。




OLED不同于采用背光源并通过液晶与彩色滤光片呈现色彩的LCD,有着可自行发光的自发光特征,拥有极其出色的色彩还原性。即使是在太阳光较强的室外,也可感受到清晰鲜明的画质。




并且OLED结构更简单,随着面板变薄,使得智能手机的重量和厚度也得到减少,可实现更纤薄的产品设计,产品内的电池区域也得到了扩大,从而为移动设备提供最优的环境。




可以说,集省电、轻薄、柔性于一身的OLED技术是面板产业的下一代核心技术。三星、LG、京东方等巨头皆斥巨资不断加码OLED。


截止至2021年底,全球的智能手机中,已有超过40%换上了OLED屏,而到2022年预计这个比例会超过57%。这意味着智能手机的OLED化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了,OLED屏才是主流方向。




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市场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6.68亿片,其中三星一家就拿下了72%的份额,另一家韩系厂商LG则拿下了7%的份额,也就是说,韩系厂商共拿下了近80%的手机OLED屏市场。




目前,韩国面板产业在三星显示和LG的带领下已经站在OLED面板行业最领先的位置,在量产、良率、成本方面都有着更多经验。




而国产OLED屏幕起步较晚,综合生产技术落后于三星、LG。同时,OLED产业链还未完全自主化,部分关键原材料如驱动IC、导电玻璃、封装玻璃、有机材料基本依赖进口,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等也都掌握在外企手中。




韩国面板产业虽然已经告别LCD市场,但在OLED市场上仍然如日中天,在可以预料到的未来里,大陆面板企业将面对更加惨烈的竞争,但我们坚信,中国OLED产业也能像LCD领域一样,从“跟跑”、“并跑”最终走向“领跑”。


来源:贤集网


Top